首页 >  综合 >

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出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1-19 17:44:28阅读:

    今天智云国际小小来和大家谈一谈聊一聊关于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出生的故事),以及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么相关信息的知识内容,由我先从目录开始一个个讲解细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你想测算一下你的情况,那就测算一下,同时收藏一下本站,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释迦牟尼放弃
六年苦行生活
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密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坐了下来。他发下誓愿:“
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

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端身正意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默想
。他的思维追忆着过去的经历,
用大智慧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入一种“明白”或“醒悟”状态,达到“既不知道满意又不知道失望”的情况,似乎错误消失,智慧涌现,黑暗过去,光明到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升座之后
即圆成菩提道果
祥光照跃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圣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就称为菩萨。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
趺坐四十八天
,已是十二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
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二、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佛兴出于世叫八相成道,每一尊佛出世都有八相成道,无一例外,可谓佛佛道同。具体如下:
托胎
释迦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净饭王夫人摩河摩耶的左肋入胎。释迦在胎中为诸天说法,此即《起信论》,所开“住胎”之相。
出生
四月八日,释迦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成为悉达多太子。据说太子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花,并且举目四顾,自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佛浴日,或称浴佛日。
出家
太子看到世间老、病、死等无常之苦,而产生修道之念。在一个月明之夜,太子毅然抛弃王位、财富和妻子,悄悄离开王宫,决心到深山僻林中去寻求解脱人生痛苦的真理。黎明,太子抵达罗摩村自剃须发,披上袈裟,并遣侍者车匿回城向净饭王报告他已出家。太子时年29岁(或说25岁、19岁)。
降魔
太子在苦行林中修六年苦行,形体枯瘦,仍未见道。他便放弃苦行,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太子来到附近一株大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
成道
经过六年修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成佛。四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透一切事物缘起无我之理,“所作之办,不更受有(生死之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转轮
释迦牟尼成道后,先赴鹿野苑度化五比丘,以后陆续又度化了1000余人。释迦便率领1250徒众,周游各地,宣讲佛法。释迦推动正法之轮,碾破异端邪说,弘扬佛法,称为“转轮”。在45年中,释迦深入民间,说法普度众生。
涅槃
或称入灭。即释迦牟尼八十岁时(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七十九岁),自知阳寿将尽,便离开说法的王舍城,来到拘尸那迦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头朝北,右手支脸,左手放置身上,双足并拢,取侧卧之势,面向西,进入大般涅盘(大解脱)之境。入灭前嘱咐弟子阿难:“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戒为师。”又,小乘之说无“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诸魔的诱惑),称为“小乘八相”。

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的称谓其实是对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据历史记载,乔达摩·悉达多是释迦族,牟尼二字是圣人的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是对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

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原本是一位王子。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接班,提前就把所有的美好的事物供养着他,华丽的宫殿,美丽的宫娥,早早地把他与宫墙外的世界隔离开来,以免接触不好的事物。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一定要出城去看看,没成想三次出城就分别在东门、南门和西门看到了老、病、死等人生悲苦境遇,随即他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在他还要第四次出城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不要有遁世的念头,让人带他从北门出城,可偏偏在城的北门外,乔达摩·悉达多遇到了一个和尚。他向和尚了解了出家的事情,从此坚定地走上了寻求人生真谛、找寻解脱之法的道路。

一开始,乔达摩·悉达多选择了苦修,最终并不得任何要领,不仅白白吃了不少苦,还把自己的身体弄的十分的虚弱。但是,只要他一听说哪里有一个什么师父、他有什么法门,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他都立刻前去求教,跟着学习。

他几乎尝试了他所能知道的所有修为的法门与诀窍,甚至连一些不入流的自虐方式他也没有放过,但是,六年多的时间折腾下来,他不仅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他骨瘦如柴,而且心神疲惫,依然一无所获。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累了,深知这样的苦修也根本不是真正解脱人生的办法,就毅然决然地结束了苦修。他来到了尼莲河,本想洗去自己一身的污垢,可是他太虚弱了,连续修练不进食或禁食,使得他骨瘦如柴,竟然一下子被河水冲了出去,他拼命挣扎着,心中却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正途。要不是被一段树枝挂住,乔达摩·悉达多也许就命丧尼莲河了。毫无力气的释迦摩尼拉着树枝爬上岸。那是一个天色阴沉的黄昏,一个牧羊女在河边赶着羊群回家,牧羊女看到了尼莲河边失魂落魄的乔达摩·悉达多,就把自己的食物献给了他,还好心地从家拿来一大杯牛奶,乔达摩·悉达多喝了以后,才感觉自己体力精力慢慢恢复过来。乔达摩·悉达多来到一棵高大的菩提树下,铺上了草垫,静静的坐了下来,他发售如果参不透生命的真谛就绝不起来。

他眞正地放下了——放下了自己的追逐、放下了自己的欲求、放下了自己的执著;他放下了自我,更放下了自我对这一放下的自我认同与归属,头脑对所有欲望的认同消失了……他这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等到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恰恰是一日的清晨,天空上星辰寥落,浮云散去了、天空明亮了,他的心中也陡然明晰,不仅了然悟道,还顿时具有了六通具足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圆觉通。他处于无始的宁静中,慢慢、慢慢,一扇大门向他敞开,他回到了人类那已失去的原本的美好家园……

乔达摩·悉达多由此而大彻大悟,他感慨万千!原来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只是因心中妄想和执着而不能证得。

从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从他出生、修行、悟道,一直到他涅槃的过程,他都是在以一个常人所经历着这一切,如果非要把释迦牟尼佛说成是一个神,不过是对他的一种美化。其实,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就极力反对搞偶像崇拜,直到他死后500多年,才在各地出现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各种塑像、雕刻等偶像,以至于由此将释迦牟尼神化。释迦牟尼佛是一位觉者,和我们没什么两样的凡人,所以,不要再对他进行神化,这对教育大众起不到丝毫的警醒作用,反而徒增愚昧和烦恼。

也有人说,既然释迦牟尼觉悟了,那他肯定与我们不一样。有的人甚至把释迦牟尼佛的人生进行分段划分,说他未开悟前是人,后来他顿悟了,那就已经成了神。其实,即便在释迦牟尼觉悟了成为佛以后,他其实依然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也还是要跟大家一起出城里托钵乞讨,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即便是对于佛教的信众来说,也应该提倡正信佛法,而不是搞宗教迷信。如果认为释迦牟尼佛是神,就根本没有真正地领悟释迦摩尼佛的智慧,要知道寺庙里的佛像唯一的作用就是表法,为的是让信众去学习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用自己的善心和慈悲感念更多的人,使他们也能够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情怀。

释迦牟尼佛是人,千万不要再将他神化了,佛者,觉也。释迦牟尼佛者,一个姓释迦的具有智慧的圣人也。

四、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么

在现存的代释迦牟尼佛唐卡不同佛教典籍中,对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有着不同的记载,各种说法之间出入很大,难以统一。大致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一般以公元前624-前545年,或公元前623-前544年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北传佛教则一般采用《众圣点记》的说法,认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年应为公元前486年,据其年寿八十岁的传统说法上推,其生年当为公元前565年。[2]
16岁时,与表妹耶输陀罗结婚,后生有一子名罗睺罗,这一时期,过着奢华而舒适的生活。
19岁多次出游,看到人间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35岁,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以此思索,构成四谛说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即苦谛(人生皆苦)、集谛(苦之原因)、灭谛(彻悟苦的原因,达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谛(通过修道达到“涅槃”的途径)人们通过修行、断惑、涅槃,最终成为阿罗汉(“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堕入人世的轮回。
三藏典籍中,多有关于释迦牟尼佛生平历史的记载,佛陀的生活是佛陀言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佛陀不但以言示教,也以身示教。

       以上就是智云国际小编对于佛祖释迦牟尼出生的故事(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的内容
一、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二、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三、释迦牟尼佛;
四、释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么信息和相关问题的汇总解答,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故事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责编: 网络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