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发布时间:2022-11-16 09:24:45阅读:

    今天智云国际小小来和大家谈一谈聊一聊关于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全(),以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节日?、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相关信息的知识内容,通过我的了解先从目录开始一个个讲解细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你想测算一下你的情况,那就测算一下,同时收藏一下本站,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蒙古族

        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成吉思汗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泼水节,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4、东乡族

        东乡族每个月都有节日,每过了年逐月轮换,一年12个月,每个月36年后循环往复一次。这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东乡族有四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阿守拉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布朗族的节日与农业生产和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双版纳、澜沧、双江等地区的布朗族受傣族的影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节日尤其繁多。

        如“考瓦沙”(关门节)、“奥瓦沙”(开门节)、桑堪比迈(新年)、尝新节和以“赕”为中心的各种节日活动。

        施甸布朗族与汉、彝两个民族杂居,节庆多受汉、彝民族的影响,节日绝大多数与汉族相同,只有少数节庆还保留本民族固有的特点,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

        6、怒族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

        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门。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米节、祭山林节等。

        7、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

        8、回族

        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每年主要过三个重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节日均以伊斯兰教历计算。

        9、满族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己民族特点的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习俗。这些习俗与其受到汉文化影响有关,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节有采艾蒿、吃艾糕、系长命锁、射柳祭天等习俗。

        清入关后,满族的岁时文化与汉族文化结合,互相吸收,渐趋一致,其间仍然显示出满族岁时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满族春节吃饺子、吃萨其玛,满族的端午节不是祭祀屈原而是为了健身祛病等等。

        10、黎族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爱情节(每年农历三月三日)。

        1
1、纳西族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还有棒棒会、三朵节、火把节、七月骡马会、“烧包”节。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1
2、撒拉族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撒拉族人的三大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有:转“拜拉特夜”节、“法蒂玛”节、“盖德尔”节。转“拜拉特夜”节在斋月前第15天夜举行,各家各户邀请阿訇到家诵经。

        “法蒂玛”节,在斋月的第12天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一般只有成年妇女参加,每7人凑在一起主持一年一度的“法蒂玛”节。

        “盖德尔”节在斋月的第27日举行,也称“小开斋节”,以一个“孔木散”为单位制作麦仁饭、油香、包子等,请阿訇、满拉到家中念经,准备开斋 。

        1
3、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1
4、独龙族

        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就是过年,独龙语叫“卡雀哇”。一般在农历的冬腊月,即每年的12月到翌年1月间举行,没有固定的日期,具体日子由各村寨自己选定。

        节日的长短视食物的多少而定,或两三天,或四五天。节日里,人们祭祀天鬼山神、抛碗卜卦、共吃年饭、唱歌跳舞以至通宵达旦,而最热闹、最隆重的就是剽牛祭天。

        1
5、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16、侗族

        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次),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

        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节日的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娱乐、体育等。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 。

        17、傈僳族

        傈僳族群众称一年一度的年节为“阔时”。还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18、毛南族

        毛南族和邻近的壮、汉族有共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还有自己独特的庙节——分龙节。即使和壮、汉族过共同的节日,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19、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的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和复活节。

        圣诞节在公历1月7日,届时,家家都装饰圣诞树,享用丰美的食品,由扮演的圣诞老人分发礼物,唱歌跳舞,欢度圣诞夜。复活节在每年4月间,节前49天为斋戒期,过节第一天即复活节。

        俄罗斯族的复活节为节中之节。此外,还有“报喜节”(节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节”(节期在每年6-7月间)等,也过元旦、春节、国庆等全国性的节日 。

        20、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2
1、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2
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着节等。

        2
3、佤族

        新火节是佤族的年节,充满了“辞旧迎新”的色彩。还有播种节、新米节。

        此外,耿马四排山的佤族有青苗节,沧源班洪、班老的佤族有贡象节等。随着民族文化的交往,佤族也有端午、中秋、春节等汉族传统节日。

        2003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创了木鼓节。200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新创了司岗里狂欢节 。

        2
4、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2
5、仡佬族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敬雀节”、“捉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春节。

        26、鄂温克族

        每年5月22日的“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民间传统节日,流传在内蒙古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当中。这天,人们要举行赛马、套马比赛,还要给当年产的羊羔剪耳朵,作为记号。

        按照传统习惯,老人要送给后辈人母羊羔,祝福他们今后羊群如云、生活幸福,还要设宴款待亲朋 好友,宣布他们当年幼畜的数字 。

        “奥米那楞”会,是牧区盛大的宗教活动和娱乐节日,一般都在8月举行。此外,“敖包”会也是牧区比较大的宗教节日。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27、苗族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28、白族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蝴蝶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朝鸡节、耍海会、葛根会。

        29、畲族

        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30、土族

        土族的节日主要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和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和二十九松番寺和吐浑村的“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

        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

        3
1、锡伯族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

        民族化节日有“四一八”西迁节和正月十六“抹黑节”。

        3
2、德昂族

        德昂族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

        3
3、彝族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

        主要的节庆有:彝族年、火把节、祭山节、祭龙节、插花节、跳弓节、护林节。

        3
4、土家族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

        正腊月间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

        3
5、达斡尔族

        阿涅节,是达斡尔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进入腊月开始,人们便开始阿涅节而忙碌,准备过年用的各种食品。

        库木勒节,库木勒即柳蒿芽,野菜可食用。每年五月,成群结队的达斡尔族男女老少,深怀感恩之心,兴高采烈地去采集柳蒿芽并欢歌劲舞。举行传统的体育竞赛,其乐融融。

        抹黑节(阔德格·乌都日),正月十六为抹黑日,是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之一,达斡尔族的“阔德格·乌都日”来源于达斡尔族春节,达斡尔族视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节。

        36、阿昌族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

        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

        37、保安族

        尔德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既是宗教节日,也是保安族的民族节日。尔德节又称开斋节、肉孜节。

        38、珞巴族

        珞巴族没有明确的年月节令和周密的历法,确定日期多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并参照物候知识季节转变确定月份和节日。有些地方的节日是由巫师来安排的。

        “旭独龙”:这是许多地区的珞巴族纪念和标志节令的一个节日。它的主要内容是祝祷丰收。月亮圆缺变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过完旭独龙节以后,农时便到了。

        “尼乌节”:“尼乌”意为“开始播种”,可译作“播种节”。具体日期各户自定。

        尼波布节:“尼波布”意为“盖田间小房子”。这是崩尼部落为夏收作物准备的节日。

        安地若木节:“安地若木”意为“庆祝割完早稻”。

        笼德节: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范围内举行的庆祝活动。三年左右举行一次,具体日期由纽布杀鸡看肝卜卦确定。

        “洞更谷乳木”:这是一个隆重的年节,时间在藏历的十二月十五日。经过一年辛勤劳动之后,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39、壮族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等。

        40、哈尼族

        六月年(苦扎扎)、耶苦扎、活瑟瑟(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扎勒特、十月年、嘎汤帕节、新米节、母亲节、老人节。

        4
1、拉祜族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

        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闰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则只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
2、仫佬族

        仫佬族有着十分丰富的节日文化,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是因为仫佬族除了拥有春节、元宵、春社、清明、端午、秋社、中秋、重阳、灶王节等当地壮族、汉族共同的节日外,还有不少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在仫佬族,即便与各民族共享的节日,也别具民族风味。

        4
3、普米族

        普米族有自己的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绕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有些地方也过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

        4
4、基诺族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以“特懋克”(一作“特毛切”) 最隆重、最盛大。 “特懋克” 即过年。基诺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好希早”,即新米节,亦称“新米”。

        4
5、布依族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46、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节日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47、水族

        水族的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借端、吃端)、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挂青、挂社)、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黄饭节、花椒节。

        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拜菩萨、拜哥善、拜善)、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

        48、羌族

        羌族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是羌族人家团年的重要日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家家户户就要扫尘、敬灶,备好丰盛的年货。除夕之夜,要烧猪头肉敬献祖先和神灵。全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再围坐在火塘四周守岁。

        一般初一不劳动,不走人户。初二以后开始亲戚朋友之间的走访。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

        此外,羌族还要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但最有特色的,当数羌历年、祭山会和领歌节。

        49、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为三大主要节日。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肖公巴哈尔节(迎春节)、皮里克节(灯节)、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斯提节(播种节)等。

        50、京族

        京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哈节”、“春节”、“中元”、“食新米节”等。“哈节”是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举办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

        “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

        5
1、高山族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邹人、鲁凯人、达悟人等,八月十五日)。

        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

        5
2、汉族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5
3、赫哲族

        春节是赫哲人最重要的节日。一些人家做 “吐伙宴”面饼、稠李子饼和稠粥分送与邻居们。在除夕夜,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为亡者“烧黄钱纸和包袱”。屋内西墙供奉祖宗三代之位,锅灶上方供奉灶神,后来房子西南外墙供天地神。

        受满、汉民族的影响,赫哲人也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二月二”节、清明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等。赫哲族聚居区的赫哲族还过“乌日贡”节,以文体活动的形式庆祝丰收,日期为农历五月十五日。

        5
4、门巴族

        墨脱门巴族以十二月为岁首。从藏历11月开始,人们就做过年的准备。大年初一早上鸡鸣第一遍时,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问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奶酪、“邦羌”和鸡蛋煮制的饮料。

        从初二开始,门巴族以村寨为单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轮流去各家聚餐。这期间,人们除载歌载舞欢度佳节,举行射箭、抱石、跳高、拔河等体育竞技和游戏活动。

        5
5、裕固族

        春节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节前要包饺子(用作冻饺)、炸油馃子、馓子等,并有祭祖的习俗。节日期间放鞭炮,点酥油灯,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

        56、景颇族

        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能仙节、新米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二、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节日?

五十六个民族常见的节日有:春节,开斋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节等。



三、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叫中国,有很多兄弟姐妹和美丽的风景……”这是一首大中华的歌。是的,虽然他们都有同一个名字“中国”,但中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中国的每个角落,自然形成不同的民族习俗。那么,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蒙古民族。蒙古族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旧农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月。蒙古节又称“白节”或“白月”,与牛奶的白度密切相关。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奈节等。

朝鲜族。其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的一岁生日、家辉节(60岁生日)和回族婚姻节(60周年结婚纪念日)。孩子们、亲戚朋友和邻居都在第一个结婚日和第二个结婚日祝福和庆祝老人的生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宋节(龙祭节)、元旦(叫“男人节”,也叫“喊魂节”)、龙端节(壮语,意为赶上天籁)、春节、陀螺节、花节、辣椒节、麻瓜节(青蛙节)。此外,壮族每年还有很多固定的宗教节日。比如,部分壮族正月(也在5月)2月(也在6月6日或10月)开设的“老年会馆”盛行了几年。每年二月,“龙节”是所有分支机构共同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村里两个或几个家庭轮流承担鸡、猪等的祭祀。日历所需的;祭祀当天,村外来的人或骑马戴帽的人不准经过村心。人们习惯上认为每年的“龙年”杀猪可以使人畜安全,五谷丰登。三月祭祀雷神,插秧后祭祀“天工”。七月“接祖”。八月,村庄向土地献祭。十二月“送祖”。

纳西族人的节日与汉族相似,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然而,春节的活动不同于汉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西南很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二月初八的三个节日。三大节日是我们民族最大的保护者“三神”的盛大节日,也是法定的纳西族的民族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白沙玉龙村的北岳庙会,纳西语叫“三花颂”,即“祭三花”。还有其他骡马俱乐部、农具俱乐部、龙王俱乐部和山地俱乐部。

四、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我国民族众多,多达56个民族,自然传统节日也不会少,下面就粗略的例举几个:

1、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4月13日—4月16日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
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2、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伊斯兰历12月10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

3、灯杆节: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正月初一日到正月十五日。
节日里仡佬族人家把许多灯笼用绳子拴好,挂到杆子上,接着围坐在杆下欢饮坛坛酒。除痛饮坛坛酒外,还在灯光下展开各种民族传统游戏。

4、鄂温克族米阔鲁节:是鄂温克族的丰收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廿二。
是鄂温克牧民最欢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统计当年产幼畜数量,庆贺丰收的日子——米阔鲁节。当天,人们拾马烙印、除坏齿、剪耳记、剪鬃尾;给羊割羊势等。上述生产活动结束后,人们互相拜访,举行宴饮、歌舞等活动,欢庆丰收。

5、会街节:是德宏一带阿昌族的宗教节日,时间为农历九月初十 。
节期5天,每天赶一个街子。会街节过去以求神保佑为主,现增加了群众娱乐,物资交流等内容。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6、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过节的。
传说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以上就是智云国际小编对于(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的内容
一、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五十六个民族有哪些节日?;
三、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四、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信息和相关问题的汇总解答,五十六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全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责编: 网络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栏目ID=32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